涂炯, 梅笑
广东社会科学. 2024, 0(2): 181-198.
中国的安宁疗护在过去十多年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。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安宁疗护的病区、科室、护理院等,以及与之相关的公众科普与宣传活动。但是,安宁疗护作为一项新的医疗实践引入当下中国的医疗体系,需要经过本土化过程才能真正落地。基于对各级医疗与养老机构中安宁疗护实践的调查,本文通过“嵌入”和“互构”两个概念来呈现中国安宁疗护本土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,着重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动力,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。首先,由于中国的安宁疗护往往并不以独立机构的形式出现,而主要是嵌入在现有的医疗或养老机构中,安宁疗护工作的开展面临诸多固有制度与社会文化的掣肘。另一方面,随着安宁疗护实践的深入,其逐渐与现有医疗场域的制度和文化互相影响、互相建构,在这种互动中获得发展的动力和机遇。展望未来,要发展符合国情的安宁疗护,应该发掘本土资源,找到安宁疗护与我国文化与制度相契合之处,鼓励安宁疗护根据中国社会的现实环境而进行调整。同时,也需要在制度和文化方面打通一些关键的环节,如建立合理的支付制度,保障多渠道资金来源,以及转变从业者和民众的观念。如何面对中国安宁疗护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,仍是未竟的课题。